華清宮(華清池·驪山)景區(qū)位于西安城東30公里,與“世界第八大奇跡”兵馬俑相毗鄰。為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(qū)、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(qū)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國家級文化產(chǎn)業(yè)示范基地。周,秦、漢、隋、唐等歷代帝王在此建有離宮別苑。因其亙古不變的溫泉資源、烽火戲諸侯的歷史典故、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、“西安事變”發(fā)生地而享譽海內(nèi)外,成為中國唐宮文化旅游標志性景區(qū)。華清宮(華清池·驪山)內(nèi)集中著唐御湯遺址博物館、西安事變舊址——五間廳、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(qū)、唐梨園遺址博物館等文化區(qū)和飛霜殿、萬壽殿、長生殿、環(huán)園和禹王殿等標志性建筑群。驪山海拔1302米,老母殿、老君殿、烽火臺、兵諫亭、石甕寺、遇仙橋等景點星羅棋布,“驪山晚照”是著名的“關中八景”之一。,名“神女湯泉”,成為沐浴治病的地方。漢武帝時擴建離宮,唐太宗貞觀十八年(公元644年)在此修建了湯泉宮,高宗咸亨二年(公元671年)改為溫泉宮。唐玄宗在位期間修建的宮殿樓閣更為豪華,天寶六年(公元747年)正式命名為華清宮,取其“溫泉毖涌而自浪,華清蕩邪而難老”之意。華清宮(華清池·驪山)溫泉水從驪山北麓、兩組斷裂構(gòu)造的交叉部位上的前震旦系片麻巖中溢出,有泉眼四處。古泉眼現(xiàn)在一石券洞內(nèi),泉水晶瑩,無色無味,長年恒溫43℃,水質(zhì)純凈溫和,屬中性硫酸氯化物鈉型水,富含47種礦物質(zhì)和微量元素,具有極高的醫(yī)療價值,特別適宜洗浴。千百年來,唐代詩人白居易《長恨歌》中“春寒賜浴華清池,溫泉水滑洗凝脂”的佳句令華清池溫泉聲名遠播。
發(fā)表評論
提示: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,立即登錄